探花

最新访谈
主题 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5-09-29
嘉宾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程坤先生; 探花 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泽龙先生;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俊先生; 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温志雄先生; 昆明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单怀明先生。
提示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5年9月29日(星期一)上午,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专场,邀请省发展改革委联合探花 、省商务厅、省外办,昆明海关共同介绍“十四五”期间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经济宣传处处长 宗霞: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本场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专场发布。

“十四五”以来,云南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担当实干,以辐射中心建设统揽对外开放,持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工作取得了很多新的进展。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到了省发展改革委、探花 、省商务厅、省外办、昆明海关相关的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相关的情况,并就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程坤先生;

探花 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泽龙先生;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俊先生;

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温志雄先生;

昆明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单怀明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云南省内各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

首先,请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程坤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程坤: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衷心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辐射中心建设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工作情况作简要介绍。

“十四五”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带领全省上下担当实干,以辐射中心建设统揽对外开放,持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我们不断加强顶层设计,辐射中心建设“四梁八柱”全面构建。国家层面出台系列政策,大力支持辐射中心建设。省级层面及时出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措施,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支持政策。进一步厘清开放发展思路,构建以辐射中心建设为统领,一体推进沿边产业园区、“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现代物流体系、口岸经济、边境高质量发展等5个方面核心工作,辐射中心“1+5”工作框架全面建立。

我们不断加强政策沟通,国际区域合作持续深化。云南主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全面推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与周边国家领导人互访成果涉及云南事项,积极参与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缅和中老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开放合作的层次和水平。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率团访问越南、老挝、缅甸、斯里兰卡、马尔代夫、阿曼等国家,深度参与周边外交及国际区域合作,周边国家与云南越走越亲、越走越近。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澜湄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与9个国家建立了12对多双边合作机制,实现对湄公河国家双边合作机制全覆盖,与39个国家缔结118对国际友城,其中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共建友城59对,与周边国家合作共识不断增强,政策沟通全面深化。

我们不断加强设施联通,大通道建设成形起势。中越、中老、中缅国际大通道高速公路国内段全部建成,“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通道不断延伸。中缅油气管道全线平稳运行,建成14条跨境电力联网通道。面向南亚东南亚信息合作进入全新阶段,昆明获批建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成为国家级网络顶级节点。中老铁路“客货”两旺,成功开行沪滇、粤滇、京昆·澜湄线、澜湄蓉渝欧快线,“澜湄快线+”国际货运列车开行2377列。

我们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产业经贸合作繁荣活跃。产业开放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以昆明、曲靖2个承接产业转移园区为支撑,河口、磨憨、瑞丽3个产业园区为重点,带动全省其他产业园区共同发展的“2+3+N”承接产业转移梯次发展格局,一批标志性产业项目落地,产业逐步聚势成链。不断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沪滇“16+16”园区共建合作机制全面建立。外贸规模持续扩大,2025年1—8月,云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达1538亿元,同比增长12.5%。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顺利推进,实施159项国家和省改革试点任务。同时,创新开展昆明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的省会城市。

我们不断加强资金融通,金融发展活力迸发。有序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已建交南亚东南亚国家全覆盖,截至2025年8月,云南已同132个国家(地区)建立了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跨境人民币累计结算金额超9343亿元,人民币区域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以金融“活水”助推重大项目建设,从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到万万高速,从中老铁路到暹粒吴哥国际机场,资金融通结出累累硕果,为辐射中心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我们不断加强民心相通,人文交流走深走实。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筑牢民心相通的“连心桥”。实施“民相亲·教育行”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精品活动,举办7届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昆明论坛,建成“老挝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等一批合作成果。推动与周边国家科技合作,与17个周边及“一带一路”国家共建125个国际联合创新平台。先后派出多批医疗队在周边国家举办“光明行”“爱心行”公益医疗活动。持续举办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澜湄电视周、中缅胞波狂欢节等活动。组织承办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跨境旅游合作论坛、中老柬历史古迹自驾游等活动,全方位展示“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形象,云南成为各国朋友共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的广阔平台。

下一步,云南将全面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持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凝心聚力、感恩奋进,谱写好高水平对外开放云南新篇章。

谢谢!

 

宗霞:

谢谢程坤先生。六个方面的情况全面地展示了我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显著成效。

更多具体问题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

想请教一下云南省在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进程中,在探花 方面有哪些方面的发展?

 

宗霞:

有请探花 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泽龙向大家介绍这方面情况。

 

探花 党组成员、副厅长 杨泽龙: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先行领域和关键支撑。“十四五”期间,全省围绕交通强国建设目标,有效统筹行业发展和安全稳定,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运输能力不断提升,一个内联外通、功能完备、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探花 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为辐射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是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重要通道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全力打造“1233出行交通圈”(滇中城市群1小时通达、云南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南亚东南亚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11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南亚东南亚国家1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二是国际大通道加速形成。目前,“五出境”高速公路通道,中越、中老泰、中缅瑞丽、中缅清水河、中缅印通道已实现云南境内段全程高速化,中国坝洒—越南巴刹红河界河公路大桥已于今年3月顺利开工建设;“五出境”铁路通道,中越、中老通道建成,中缅清水河通道昆明至临沧段铁路、中缅瑞丽通道昆明至保山段建成通车;航空网加快构建,国内外通航点186个,昆明至南亚东南亚通航点30个;金沙江—长江出省通道实现贯通,右江—珠江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富宁港等加快建设,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稳步恢复。

三是中老铁路“黄金通道”效应持续显现。通车三年多来,中国制造的机电产品、农产品与老挝、泰国的天然橡胶、热带水果等“双向奔赴”。截至2025年8月,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5776万人次,运输货物超6627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超1500万吨,跨境货物运输覆盖国内31个省区市和老挝、泰国、新加坡等19个国家和地区,商品种类超3000种。

接下来,云南还将加快打造昆明国际航空枢纽,着力构建覆盖南亚东南亚各国首都、主要经济中心、旅游中心的航空运输通道;开发好运营好中老铁路,建设多层级物流枢纽、跨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国际班列集结中心;不断深化跨境交流合作,提升国际道路运输服务能力;持续畅通交通骨干通道,加快推进渝昆高铁、大瑞铁路、西南沿边铁路、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推动辐射中心建设、服务国家开放大局贡献交通力量。

谢谢!

 

中国商报记者:

口岸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引擎,在提升对外开放辐射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云南省口岸建设发展热点频出,我想请省商务厅的领导具体介绍一下,谢谢。

 

宗霞:

有请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俊先生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马俊:

首先特别感谢在座的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云南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口岸工作,先后作出了加快智慧口岸建设,大力发展口岸经济,一体推进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等决策部署,省商务厅聚焦服务和融入南向开放,围绕辐射中心建设和一体推进“三大经济”(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以实施口岸建设发展、壮大口岸经济2个三年行动为抓手,坚持硬件工程改造与智慧化建设同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点线面”结合,大抓边境口岸建设,口岸通道能力提升取得重要突破。全省口岸数量增至28个,全国排名第4位。口岸货运通关能力由2021年的3800万吨提升至当下的8000万吨,口岸建设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我们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一是国家枢纽与节点口岸集群成型。优化“1+3+4+N”布局,磨憨公路、磨憨铁路等6个口岸升级为国家重点枢纽口岸,腾冲猴桥等3个口岸升级为国家区域性节点口岸,19个口岸扩能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获得国家口岸办优先推荐。

二是口岸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实施35项口岸扩容措施,45个重点支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4.2亿元,超2022年前10年资金投入总和。昆明机场恢复孟买、金奈全货机航线,截至2025年8月开通货运航线11条,2025年1—8月货邮吞吐量达到4.7万吨,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3.03万吨、增长54%。河口坝洒通道查验设施与中国坝洒—越南巴刹红河界河公路大桥同步开工,河口口岸年通关能力提升至1500万人次。天保口岸单日进出口货值突破5000万元。磨憨公路口岸由4车道拓宽至12车道,货运车辆日通行能力由600辆次提升至2000辆次以上,磨憨铁路口岸成为全国通关效率最高、货运增速最快、面向东盟最大的铁路口岸及首个经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国际卫生陆港。关累港口岸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并顺利通过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考核。

三是智慧通关创新走在全国前列。6个智慧口岸项目建成投用,河口公路口岸等4个口岸纳入国家智慧口岸示范标杆备选清单,国家口岸办充分肯定云南智慧口岸建设成效并推广云南经验。升级中国(云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推出“3×24小时”通关服务。实施通关便利化改革,推广“场场联动”“两段准入”等通关模式应用。磨憨公路口岸车辆验放时间由10分钟缩减至4分钟。磨憨铁路口岸通关时效提升超30%,榴莲检测实现24小时出报告,昆明(磨憨)全国榴莲集散中心正式运营,榴莲进口规模居全国第1位。瑞丽、畹町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压缩15%。河口公路口岸实施中越跨境运输“一箱到底”“一车到底”“重进重出”(双向载货进出)试点,实现通关“零等待”,跨境车辆通行时间由30分钟缩减至10分钟,试点创新成果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并全国推广。孟定清水河口岸智慧化改造推动通关时间压缩50%,腾冲猴桥口岸实现数据跨境合作。关累港口岸创新实施“通关提速+冷链护航+全时服务”,通关时间缩减48小时。20个智能化场景投入应用,“远程查验”模式推广至昆明海关30个关区,实现隶属海关全覆盖,蔬菜花卉查验时间由2—3天压缩至4小时以内。

四是“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常态化开行“澜湄快线+”系列国际货运班列,拓展开行“澜湄快线+”中老泰柬国际多式联运货物列车,将“昆明陆港号”铁公海联运班列从泰国拉廊延伸至缅甸仰光港,推动“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首发。2025年1—8月,与省(境)外合作“澜湄快线+”班列发运集装箱超9000个。重构中老铁路物流补助政策,运营平台从1家扩至3家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中老铁路开通以来,全国累计开行国际货运列车17660列,跨境货运量1491.44万吨。其中,云南省累计开行国际货运列车14365列,跨境货运量1322.84万吨。2025年1—8月,在云南集散的中老铁路进出口货运量319.38万吨,占全线货运量比重超84%;云南企业经中老铁路进出口货值达108.4亿元,同比增长131.4%,占全线货值(177.8亿元)比重超60%。

这个问题我就作以上回答,谢谢。

 

云南日报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省外办领导。前不久在安宁举行的澜湄合作第十次外长会备受关注,云南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区域合作。我想向温副主任提问,“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在参与区域合作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谢谢。

 

宗霞:

有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温志雄先生跟大家作一个分享。

 

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温志雄:

首先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云南省对外开放和外事工作的关注,也非常感谢这位记者女士的提问。

云南省作为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的前沿省份之一,近年来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合作。

一是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周边外交。2024年,我省高质量服务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2025年8月,服务保障外交部在安宁举行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十次外长会。“十四五”期间,我省连续举办4届中国—南亚合作论坛,三度举办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成功举办第21届东亚论坛、中国共产党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政党对话会,较好地服务了国家总体外交大局,坚定实现互利共赢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全力打造区域交流合作平台。“十四五”期间,我省成功举办了4届南博会。特别是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向第6届南博会致贺信。提升南博会影响力,4届南博会累计有27位外国政要、1200余位重要外宾线上线下出席南博会相关活动,其间举行80余场多双边会晤,进一步促进了云南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成功举办4次中国—南亚合作论坛,不断丰富论坛内涵,推动论坛提质增效。在论坛项下举办了农业、卫生、新质生产力、智库等领域分论坛及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国家官员及驻华使节“云南行”活动等,发布了多项成果文件,为推动中国与南亚国家全方位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积极拓展开放合作机制。坚持“内外统筹、双向开放”,为我省与周边国家“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搭建平台。自202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次中国云南省与越南老街河江莱州奠边省省委书记年度会晤机制,三次中国云南省与越南老街河江莱州奠边省联合工作组会议,两次中国云南与越南老街河内海防广宁五省市经济走廊工作会议,一次中国(云南)泰国合作工作组会议,一次中国(云南)—缅甸合作论坛,举办中国(云南省)—柬埔寨(外交与国际合作部)合作工作组首次会议,以“线上+线下”方式举办湄公学院年度理事会会议、云南省“澜湄周”等活动,通过双多边合作机制和活动持续深化与东南亚国家在互联互通、经贸投资、人文交流等领域务实合作。推动签署滇老、滇越多份合作协议,推动省人大常委会与老挝4省人民议会以及与越南4省人民议会建立友好交流机制,推动云南省政协与老挝4省建国阵线建立友好交流机制并签署合作协议。

作为我省的外事主管部门,“十五五”期间,省外办将继续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外事力量。谢谢。

 

央广网记者:

我想问一下,云南省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国际多式联运方面有哪些新的成效?谢谢。

 

宗霞:

好的,这个问题有请探花 副厅长杨泽龙先生向大家作介绍。

 

杨泽龙: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国际多式联运是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实现“门到门”服务,提升国际运输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方式。“十四五”期间,依托日益完善的探花 网络,我们大力推进国际多式联运工作。

一是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取得突破。今年7月4日,“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在昆明晋宁腾俊国际陆港实现首发,开辟了中国昆明至孟加拉国吉大港的全新路线。新线路较传统的通过北部湾港下水,经马六甲海峡运抵,运输距离缩短了近三分之一,时间缩短了近一半,提高运输时效50%以上,且不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极大提高了运输时效,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为“云品出滇”“云品出海”开辟了高效便捷的新路径。

二是中老铁路进出口果蔬多式联运成效显著。针对中老铁路进出口冷链货物运输需求以及季节性变化,调集投入冷藏箱2000余只,为进口泰国榴莲、山竹运输做好装备支撑。铁路部门在进口水果旺季常态化开好三趟进口水果国际货物列车,同时实施中老铁路出口果蔬50%运价下浮,叠加我省中老铁路物流补助政策,进出口果蔬铁路运输优势进一步提升。2025年截至8月底运输进出口果蔬达27.1万吨,同比增加13万吨,增幅92.2%。

三是国际多式联运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今年8月29日,探花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中老铁路国际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会。平台作为云南省唯一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清单的信息化项目,创新构建“一单制”“一箱制”服务模式,集成订单管理、智能调度、通关服务等12项核心功能,实现运输自动化率超80%、货物追踪实时化100%的技术突破。同时,启动了“中老铁路综合指数建设”,该指数由云南财经大学牵头研发,将通过监测运价、时效、货量等关键指标,为政府决策、企业运营提供数据支撑,助力中老铁路国际联运规范化发展,为行业带来更多机遇。

谢谢!

 

云南网记者:

近年来,云南外贸服务全省产业开放发展的步伐在加快,特别是今年以来增长势头良好。请问,省商务厅具体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宗霞:

有请省商务厅副厅长马俊先生与大家分享。

 

马俊:

再次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十四五”以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际经贸秩序加速调整,省委、省政府统筹谋划、靠前指挥、高位推动,省商务厅坚持“政策加力助降本”“产贸强基促协同”“建强平台添动能”“联盟出海拓市场”,“新三样”产品出口高速增长,农产品进出口全国占比、排名双提升,咖啡、鲜切花出口排名全国第一,人用疫苗、钛白粉出口排名全国前列,外贸服务产业效能不断提升。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降本增效”优政策,外贸主体活力迸发。构建外贸稳进提质政策为引领、产业专项政策为支撑的“1+N政策矩阵”,全面补齐外向型产业链条,报关、物流、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成本补助率达70%。出台全国首个《农产品出口业务指引》,部门联动化解涉税风险。出台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两个”指引,“一地一策”发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截至2025年8月底,全省备案边民人数22万人,边民合作社188个、互助组320个,落地加工企业备案数增至80家。

二是“产贸强基”促协同,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产贸强基57项措施,“扩围+加力+降准+直达”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形成“产业赋能—主体培育—市场拓展—政策保障”全链条推进体系,推动以贸促产、产贸协同。“扩围”促进鲜切花、咖啡等9类优势农产品、光伏产品、锂离子蓄电池等12类重点供应链产品、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9类特色产品降成本。“加力”提升AEO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生产制造型企业产贸融合水平,生产制造型企业支持范围由国家级3998家扩大至省级6847家,政策支持率达80%,AEO高级认证企业增加至22家。“降准”支持中间品、生物医药制品、新能源汽车等降低申报条件,政策惠及经营主体预计增加超60%,且超过90%为民营企业。“直达”缩短市场开拓政策兑付时限,兑付时间由1年以上压缩至30日内,政策资金平台直兑直达企业。2025年1—8月,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进出口和中间品出口分别增长302%、291.1%、59.4%、52.2%。

三是“平台升级”强支撑,资源聚合蓄势赋能。获批7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评选认定34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获评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1个,铜精矿加工贸易业务成功获批,2024年,加工贸易出口增长21.9%,开启全省外贸发展新模式。推动五类矿产品“先放后检”政策落地见效,2025年1—8月,大宗商品进口增长13.9%,其中铜矿砂增长173.3%。认定9个农产品出口试点,建立农产品全链条支持体系,2025年1—8月,农产品出口127.9亿元、增长6.1%,出口规模中西部第一,进口251.3亿元、增长26.3%。在南亚东南亚国家布局跨境电商海外仓33个,有业务往来国家(地区)由2020年9个增长至2024年33个,本地跨境电商出口商品占比由2020年不足1%提升到2024年的65.08%。构建“省级+州市级+领跑者”三级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开展行业“领跑者”认定,认定省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3家,州市级外贸综合服务企业12家。

四是“破局出海”扩渠道,国际市场多元拓展。创新组建“云企出海联盟”,运行南博会“贸易无忧”平台,出台12项全链条支持政策,实施“走出去+引进来”双向补助。贸易“朋友圈”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贸易对象近200个国家与地区,新增17个出口市场与12个进口来源地。2025年“云企出海联盟”累计组织超800余家企业赴境外参展170余场。2025年1—8月,我省对非洲、拉美、中东、东盟国家贸易额分别增长96.9%、35.7%、15.7%、12.7%,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额增长12.5%。

五是“坐诊巡诊问诊”优服务,主体活力持续激发。常态化开展“厅局长坐诊接诉”“巡诊”“上门问诊”31期,解决包括榴莲检测24小时出报告等企业痛点330余项。2025年1—8月,进出口实绩企业5681家,较“十三五”末(2681家)翻番。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坚持“六个坚定不移”和目标、任务、责任、要求“四个不变”,靶向发力接续政策出台改革,全周期全链条优化涉企服务,以开放驱动产业升级、以政策破解发展瓶颈,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破局”,推动外贸服务全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谢谢大家。

 

云南法制报记者:

近年来,随着中老铁路开通和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双循环”的不断深化,外事服务经济的作用愈加凸显,请问“十四五”期间,云南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对促进省内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贡献?谢谢。

 

宗霞:

这个问题请省政府外事办副主任温志雄先生跟大家作分享。

 

温志雄:

感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正如你所说,中老铁路开通以来,客货两旺,成为带动沿线、辐射周边的发展路、幸福路、友谊路,云南省更加深入参与国内国际大循环、双循环。我想从以下4个方面回答你的问题。

一是外事服务口岸经济、园区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中老铁路“一地两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今年在老挝人革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访华期间,9月4日中老双方签署“一地两检”政府间协议,成为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又一重大喜讯,将为我国同其他国家开展相关合作提供样板。我省持续优化涉外营商环境,高起点规划建设沿边产业园区,着力提升昆明、曲靖、磨憨、河口、瑞丽自贸试验园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积极发展“边民互市+落地加工”体系建设,服务大循环、双循环能力持续增强。

二是外事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加强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谋划。持续实施“亮界”“暖边”“富疆”工程,加快构建“大外事”工作格局,建立“云南外事资源库”“云南外事品牌库”,统筹全省外事资源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疫情期间积极开展“云外事”“信函外事”涵养友好关系。持续利用“云花、云茶、云咖”等云品推进“云品外事”,配合省内相关部门举办庆祝中国—阿曼建交45周年产业推介会暨企业对接会、云企出海—中国·云南特色商品暨“彩云市集”阿联酋推介会、中孟人文交流年—云南省教育医疗展等活动,多措并举助推企业“走出去”,助力“云品出海”。推进外事政策进机关、入党校、下基层,做好外交信息转化利用,加强我省企业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防控。高标准服务好南博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展会,不断深化云南省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交流合作。

三是外事便商、惠商、助商能力不断提升。动态完善外事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措施,下发了《关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便利化措施的通知》,修订《云南省民营、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和台港澳资企业中方(大陆)人员申办APEC商务旅行卡实施细则》,印发《外事工作服务州市、部门、企业清单》,制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服务企业“走出去”“请进来”扩大经贸招商八项便利措施》等,精准协调解决涉外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统筹“互联网+外事审批”平台建设,实现因公出访“掌上办事”。建成云南省出境居民信息自主申报系统,扎实推进领事认证签发标准化工作。2025年9月10日,在省内多部门协同配合下,云南外事便民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整合了涉外公证、领事认证、APEC商务旅行卡、外国人来华签证咨询等外事服务功能,通过“一窗受理、联动办理、只跑一次”的服务模式,努力实现“涉外事务一站式办理。”

四是部省帮扶机制不断提升。外交部领导多次到定点帮扶的金平、麻栗坡两县调研乡村振兴工作,实施各类项目100余个,培训干部群众11000人,打造金平“蝴蝶之乡童声合唱团”,组织“麻栗坡一小”师生代表团赴国外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是将农特产品纳入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中心“国礼目录”,每年举办“大爱无国界”国际义卖活动。今年5月,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出席了在麻栗坡举行的第三届“老山国际春茶节”开幕式,亲自推介“老山茶”品牌。今年5月和9月,在联合国国际茶日和老山茶专题推介活动上以及2025年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大使茶座·走进云南”分论坛上,“老山茶”都备受瞩目,中国减贫经验得到各方赞誉。我们用这些实实在在的活动,践行着外事为民、外事惠民的理念。

“十五五”期间,省外办将继续通过战略服务、平台搭建、资源整合和精心服务,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直接服务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谢谢。

 

宗霞:

谢谢温志雄先生。

由于时间关系,下面提发布会的最后一个问题。

 

云南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昆明海关的领导同志,请问昆明海关在“十四五”期间在促进我省外贸发展方面有哪些措施,并且取得什么成效?谢谢。

 

宗霞:

有请昆明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单怀明先生向大家作一个介绍。

 

昆明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 单怀明: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十四五”期间,昆明海关重点聚焦推动口岸通关便利、中老铁路高质量发展、农产品监管改革创新、丰富进口商品种类等方面,多维度服务我省外贸高质量发展。

一是有力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推广全国通关一体化,推行“两步申报”“提前申报”“附条件提离”等通关模式。对5类进口矿产品、原油等实施“先放后检”“集中申报”便利措施。推动海关、税务信息系统联网共享,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全程电子化。行政许可事项“一网通办”。强化H986设备等科技装备、场所“智能卡口”运用,提升货物查验通关效能。建立健全“关长送政策上门”“企业问题清零”“关企协调员”“通关引导员”等助企纾困机制,有效解决企业诉求困难。

二是持续推动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释放。量身定制13条通关便利措施,制定《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通关工作指引(企业版)》。支持“中老铁路运输+”多种贸易方式发展。大力推广“铁路快通”模式,在出口启运地或进口目的地“一站式”完成清关,实现集装箱运输“不换箱、不开箱、一箱到底”。与铁路部门合作畅通“单一窗口”和“数字口岸”双路径数据传输。助推磨憨铁路口岸成为全国通关效率最高、货运增速最快、我国连接东盟最大的铁路口岸。对内服务全国超5600余家企业,对外辐射老挝、泰国等17个国家,承运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品类从初期的500余种拓展到现在的3700余种。

三是不断深化农产品出口监管改革创新。推进农产品出口远程视频查检、批次检验(检疫)、集中查检改革试点。远程视频查检模式平均时长压缩至半天以内,批次检验(检疫)模式查验时间缩短至30分钟,批次集中查检模式实现查检集约化和顺势监管,叠加与交通部门共同建立的农产品“绿色通道”协调机制,实现“一次查验、两家互认”。施行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自助打印模式等便利措施,大幅降低企业通关成本。

四是加快实现周边国家优质农食产品检疫准入。近年来推动周边国家88项动植物、农食产品获准输华,不断扩展优质农食产品进口种类。以越南、泰国等国家榴莲、百香果、椰子获准输华为例,周边国家热带水果等越来越多的东南亚特色农食产品加速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满足国内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发挥云南作为我国中药材进口重要通道优势,老挝土茯苓、鸡血藤、红豆蔻等15种植物源性中药材获准输华,2024年,云南省进口中药材规模再创新高,达到5.84万吨、货值6.16亿元,进口量、值均居全国首位,为云南中医药产业链稳定和多元化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1-8月,云南省进口中药材3.4万吨,货值4.8亿元,延续了增长势头。

“十四五”期间(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我省货物贸易总值1.3万亿元(12974.6亿元),其中,出口5510.5亿元,进口7464.1亿元。其中农产品出口总值948.2亿元,历年出口规模均居西部省份第一。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1485.4万吨,货值641.5亿元,监管进出境人员60.6万人次。

借此机会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昆明海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心、关注我们的工作。

谢谢!

 

宗霞:

谢谢单怀明先生。

今天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也特别感谢来自相关领域的5位发布人带给大家我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满意答卷。

各位记者朋友,云南全面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持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向全世界展示云南活力、开放的发展形象,成为各国朋友共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的广阔平台。希望记者朋友们围绕今天发布会的相关内容,深入宣传做好舆论引导,全方位展示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生动实践,为云南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